3月10日中午,在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之云南财经大学分课堂上,信息学院党员徐娟老师应邀作为主讲之一,以“巾帼展风采 铿锵绽芳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讲述了一堂生动质朴又感人至深的“开学第一课”。云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建颖、云南建投机械制造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孙梅和云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徐娟老师通过主课堂与分课堂、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动情阐释“建功新时代的巾帼力量”。 宣讲会由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光瑜主持。云南省妇联副主席李疆出席宣讲活动并代表省妇联组织向参加活动的妇女姐妹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云南建投集团副总经理李志琤、集团工会副主席赵艳波、云南省妇儿工委办副主任王薇,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施仲军、副校长旷锦云,纪委书记、省监察委驻云南财经大学监察专员业光远,校妇联主席王晓萍出席活动。150余名云南建投集团职工及80余名云南财经大学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此次主题宣讲系2023年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财经大学分课堂的首场活动,也是云南财经大学与云南省
3月17日,信息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以新老传承座谈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教工党支部全体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教工支部副书记徐娟主持。 座谈会上,吴晓松教授、赵昆教授深情的回顾了在校三十余年的工作历程,表达了对学院的祝福和对新入职教师的期待。七位新教师进行入职演讲,热情洋溢的表达了自己入校后的感想。与会的各位老师畅所欲言,感谢两位老党员教授三十多年来对信息学院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并希望新教师尽快融入信息学院大家庭。 余益民院长在活动开始致辞,对吴晓松教授、赵昆教授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对新入职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勉励新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高科研素质。 李娟书记最后致辞,高度赞扬了两位党员教授教书育人,三十年辛勤耕耘,永葆党员和人民教师的初心和本色。激励新教师坚守教书育人使命,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通过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我们看到了老教师三十年如一日的教书育人和新教师奋发向上的朝气,这些都让我们明白身为党员,就应做好表率,在每个阶段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绝不是一句口号
3月10日中午,在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之云南财经大学分课堂上,信息学院徐娟老师应邀作为主讲之一,以“巾帼展风采 铿锵绽芳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讲述了一堂生动质朴又感人至深的“开学第一课”。云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建颖、云南建投机械制造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孙梅和云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徐娟老师通过主课堂与分课堂、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动情阐释“建功新时代的巾帼力量”。 宣讲会由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光瑜主持。云南省妇联副主席李疆出席宣讲活动并代表省妇联组织向参加活动的妇女姐妹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云南建投集团副总经理李志琤、集团工会副主席赵艳波、云南省妇儿工委办副主任王薇,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施仲军、副校长旷锦云,纪委书记、省监察委驻云南财经大学监察专员业光远,校妇联主席王晓萍出席活动。150余名云南建投集团职工及80余名云南财经大学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此次主题宣讲系2023年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财经大学分课堂的首场活动,也是云南财经大学
为了庆祝第11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不断加强女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倡导凝心铸魂、艰苦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女职工全面开启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新篇章,云南财经大学举办了以“巾帼建功新时代 不负春光向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信息学院分工会组织教职工全程参加。 本次活动由校工会、校妇联联合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举办,共五个环节。第一环节,由校工会开展“学习有我”思政活动,即校工会于3月8日组织健康知识问答线上竞赛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加深女职工对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了解。第二环节,由各校工会组织开展“志愿有我”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即院工会于3月17日下午开展新老传承座谈会以及春游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发挥引领服务联系工作职能,持续深化巾帼志愿服务,动员广大女职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让女员工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兴趣,切身感悟志愿服务的意义。第三环节,各分工会于3月10日下午组织教职工线上观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财经大学分课堂之“建功新时代的巾帼力量”主题宣
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花浪漫。3月17日,在美丽的安宁牧羊湖畔,信息学院工会组织学院新老教师传承座谈会暨寻访美丽昆明春游活动。学院党委书记李娟,院长余益民,副书记李坤,副院长赵成贵、徐兴贵和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和活动,学院工会主席徐娟主持会议。 召开新老教师传承座谈会,一是向吴晓松教授、赵昆教授表达学院的尊敬,感谢两位老教授,三十多年来对信息学院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二是借这个机会,希望新教师尽快融入信息学院大家庭。 余益民院长在活动开始致辞,对吴晓松
2月24日下午,信息学院在卓远楼403会议室组织召开教职工大会。本次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李娟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会。 李娟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老师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为主题进行领学,结合近期出现的违反师德师风的典型案例,提醒大家要以案为鉴、汲取教训,并提出了学院今后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工作要求。 余益民重点介绍了学院专业评价、新专业建设、电子信息硕士点招生、四个省级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工作,并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提出2023年度工作要点。 李坤通报了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并对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安排。他指出,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质量以及学生考研意识都有明显提高,学院教师要关注学生就业情况,适时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就业单位,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新建设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名单,云南财经大学申报的“云南省服务计算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此系云南财经大学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也是云南省首个“数字+服务”领域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是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管理体制的科研实体,是云南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学科发展、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服务计算重点实验室”以云南省服务计算与数字经济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服务计算与安全管理重点实验室、昆明市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重点实验室等为基础,依托数据要素,与物流、金融、文旅、健康等服务业融合,旨在围绕数据安全与可信服务、跨境贸易区块链与金融服务、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文旅发展智能规划与决策、健康大数据与智慧医疗等数字化服务方向开展工作。 此次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获批,标志着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计算机与其他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取得新突破,对于落实学校“1186”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云
一声集结号,敢做逆行者。 11月23日,突如其来的校园疫情,让校园按下了“暂停键”。信息学院党委紧急召开线上学工领导小组会议和班主任会议,安排部署各项应急工作。当晚,滞留在北院的徐兴贵、张涛、程国恒、张金鹏、徐昊等老师便根据抗疫教工临时党支部(北院)的安排组成学院临时工作小组,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和班主任一起开展学生的情况摸排、心理疏导、需求解决等。 11月24、25日,信息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主动报名请缨,由学院李娟书记带队,李坤、韩婧阳、张子扬、徐丹妮等5位老师加入到北院抗疫队伍中,投身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平日里,他们是老师。现在,他们是“大白”、是检测员、是送水工、是配餐员、是送餐员、是宣传员、是心理疏导员、是垃圾清运工……只要能为学生做的,他们都全力以赴。他们深入每一栋每一层宿舍楼,排查校园的每个角落,知难而进,确保完成检测、值守、生活保障、应急处置等各项任务,通过引导师生、组织师生、凝聚师生,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同心抗疫。 程国恒老师不是党员,但他是首批参与抗疫的
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生类)、2023年度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学院领导深度重视,导师们精心指导,班主任老师积极组织动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邀请我院研三、研二有申报经验的同学徐壮、王猛、胡坚三人从不同的角度分享申报经验。 徐壮就如何规范引用参考文献,并从创新点、研究意义、技术路线图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对比等4个方面分享申报体会;王猛从研究方向,主题确定,发展趋势分析等3个方面分享申报感悟;胡坚就如何撰写项目申报书的细节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述。 通过此活动激发同学们申报项目的积极性,我院研究生申报项目14项,占比学生人数30.43%,申报项目创历史新高,获得3项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4项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立项,申报项目成功率达50%,获批项目数取得历史性的突破,7个项目中研一同学获得2项。 我院研究生在导师们的精心指导下,注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察,帮助研究生不断优化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和科研学术氛围。 信息学院研究生:胡坚供稿。
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急救知识,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信息学院于2022年11月11日在北院梧桐餐厅前开展了急救培训活动。本次急救培训活动共有24名青协志愿者及90名同学参加。 活动首先由志愿者们以一对一的方式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有关心肺复苏术的知识,并借助教学假人演示心肺复苏术的相关过程,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亲身操作心肺复苏术的急救步骤。在活动的最后,在青协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导下,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都对心肺复苏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对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开展本次急救培训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同学们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让大家能在患者发病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本次急救培训不仅让更多的同学掌握了相应的急救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应急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 段竹婷 叶池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