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07
【基本情况】
2024年,学校党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在党委会专题研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情况,抓好顶层设计,统筹开展建设。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召开建设工作推进会,积极探索领导干部深入社区工作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素养提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自我实现”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2024年学校在云南省教育厅“一站式”学生社区考核定级中被确定为B类第一名(2023年学校定级为C类第一名)。
2024年4月,“云彩”一站式学生中心建设顺利完工,该中心可满足200人以内的研讨、会议、讲座及剧场表演等文化活动需要,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休憩座位260余个,提供“一站式”学生中心常规事务办理和咨询服务,为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心理健康工作坊开设提供场地保障等。2024年以来,“云彩”一站式学生中心已经承办非遗进校园、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理健康讲座、反诈防诈讲座、征兵宣传、学生文化活动、各学院专业讲座各类活动100余场。成功举办了云南财经大学首届云彩“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节,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育人作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主要做法】
紧扣党建引领,抓好阵地建设
学校秉持党建先行的原则,学生学习生活在哪里,党的阵地建设在哪里,由组织部、学生处、各学院二级党组织共同参与,在部分公寓楼栋建设党团活动室、党员社区服务站、党员宿舍等,党团组织建设对社区楼宇覆盖率达到52%;积极探索社区“党建+”育人模式,着力打造多维度的“党建+”品牌特色活动。师生共创手绘长卷作品《绘廉说》,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石榴花开心向党,携手同心向未来”主题系列活动、“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等多样化的党建品牌特色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相结合,发挥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在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持续发力。
驱动队伍入驻,强化管理协同
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学生在哪里,育人力量就要出现在哪里。推动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学校党政干部、思政课和人文社会科学课教师、心理教师、后勤保障服务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多元育人力量入驻社区,各展所能、优势互补、老师在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生活、同学习”,展现“云财温度”。辅导员和班主任注重政治引领,立足关心与陪伴,春风化雨、润己泽人。后勤保障服务人员强化服务育人,用质量、效率、态度和精神潜移默化感染和教育“小云彩”。学业导师重点给予学生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科研训练、项目实践、论文写作等指导,每月“一对一”交流不少于 2 次。心理教师重点给予学生心理咨询,及时、有效地调适学生心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校、部处、院系领导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通过“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等活动,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实际问题,每月至少面对面与学生交流 2 次。2024年,各级各类人员走访学生宿舍3800余次,师生普遍反映从往常的“你来办公室找我一下”,如今变成“我想去你宿舍‘拜访’一下”,在学生的“主场”,聊天谈心也变得更加随性自然。
激发学生参与,实现四个“自我”
为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学生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和典型经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社区建设目标,学校积极引导学生会、学生社区自律委员会、国防后备营、向阳资助工作站、朋辈心理协会、云财·易班工作站、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滇佩留璃协会等学生组织入驻学生社区,开展和培育了一批特色亮点活动。一是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二是邀请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体验周、创新创业训练营活动中交流、分享,为学生生涯发展提供暖心服务;三是在云彩“一站式”学生社区举行“中国韵 民族美 世界风”首届文化艺术节、“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四是与云南省红十字会合作建设“云南唯二、云南高校唯一”的智能化应急救护学习站,打造了一支可靠的应急救护队伍;五是建设老兵之家,积极发挥军转干部、退役大学生士兵在国防教育、学生军训、征兵宣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六是通过运动世界校园线上平台,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文化浸润,注重品牌培育
作为经济管理类高校,云南财经大学需要对接国家战略,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学校整合校内师生文创资源、校友企业资源、昆明市特色农产品协会云南特色农产品展销资源,以“葵花朵朵向太阳 云彩雨落赴百川”为主题,举办了首届云彩“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节,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中外学生交流活动、主题创业沙龙、前沿市场研究讲座、红色电影展播等,培育一个独属于云南财经大学的“云彩街(gai)天”文化品牌和实体项目,活动累计参加15000余人次。以社区文化节为契机,搭建一个复合平台,融合学校传媒设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会计金融等专业力量,依托直播等渠道,打造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校企合作共赢的项目,既能满足学生的基础服务需求,还能宣传展示云南的家乡美,助力乡村振兴,让专业实践在校内得到深度体现。
做实数字赋能,助力社区育人
统筹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多平台数据汇聚,破除“信息孤岛”,实现学工、教务、财务、科研、就业系统以及数字后勤服务数据共享联通,形成“云财学生一张表”,进一步开发、完善“数智云财”学生综合查询业务系统,在学生精准数字画像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状态预警服务平台,赋能社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精准指导育人力量开展工作。依托云财小程序建设“一站式”学生网上服务平台,实现请销假、宿舍调整、场所预约、活动报名、办证预约等业务的线上办理。建立留言板接诉即办机制,2023—2024学年,学生网上发帖共计4856条,办结率99.5%。同时,“校长信箱”、线上报修热线、“24小时心理热线”等多元学生诉求反映渠道逐步优化完善,保障师生诉求处理机制有效运行。
加大条件保障,夯实建设基础
按比例配齐辅导员、心理专任教师、班主任、学业导师等基层育人队伍,明确育人队伍职责分工和角色定位,推动各方力量下沉到社区一线。整合龙泉路校区、安宁校区空间场域资源,在学生社区设置党(团)活动室、党员社区服务站,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团辅室、积极心理体验室,数字媒体双创基地、数字媒体直播间,创业孵化园,公共自习室,以及休闲娱乐空间共计290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