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十)
2025年9月3日9时,当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挤进云南财经大学齐远楼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303会议室的桌面上,屏幕里庄严的国歌声骤然响起。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我与学院同事庄重起身,沉浸式感受并肃穆观礼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阅兵的宏大阵容正以震撼人心的姿态叩击心灵。作为传艺学院的一员,我心中翻涌的不仅是对历史的敬畏、对祖国的自豪,更有一份责任,我在深思,如何用传艺之力,让这份震撼化作滋养青年学子的精神养分,答案清晰汇聚为使命、育人和担当。
一、使命: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筑牢民族复兴之基
使命,源于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召唤。 观看纪念活动,最触动我的是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它不仅是英勇抗争的象征,更是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鼓舞我们“从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这体现在纪念活动的每个细节中。例如,阅兵仪式展示了新型坦克、导弹和无人机等现代化装备,这不仅是对国防实力的宣示,更是对先烈牺牲的致敬,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如今转化为科技强国的基石。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书育人工作中,培养并凝聚青年学子在未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使命的核心,在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纪念活动提醒我们,抗战历史不是静态的教科书,而是动态的思政资源,所以,新时代的使命观核心的要求应该是化思想和精神为具体行动。一是强化历史教育,将抗战故事融入课程实践,避免历史被遗忘;二是服务国家战略,紧跟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三风建设”“三规治校”为切入点,以“三化三型”为改革创新举措,以学校“十五五”规划目标为目标,踔厉前行,砥砺奋进,因为使命不能空谈,而要将个人奋斗与国家需求和学校发展相结合,以“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的态度,在教育、管理、科技、服务等领域贡献智慧及力量。
二、育人:教育为本,传承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育人,是抗战精神在当代的鲜活延续。 纪念活动中,最引我深思的是教育与历史的交汇点。抗战精神的核心是“不屈与奉献”,而教育者更应该是这一精神的传递者。这一点在刚过的第41个教师节中,师生热议及讨论中体现最为直接鲜明,大家都在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星辰的点亮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星辰,但在自身发光发热的同时,更重要的职责还要成为其他小星辰的点亮者”“教育者用谆谆教诲编织梦想,让学生从历史中学会责任”等等。另外,育人实践,需要创新方法并与社会深度融合,育人不是单向灌输,而是互动式传承。这启发我提出育人框架:
课程融合:将抗战史实纳入学校课程,如通过电影《音乐家》的放映,用艺术形式讲述冼星海创作抗战歌曲的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实践育人:鼓励学生参与红色资源保护,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奉献精神。
全球视野:育人需超越国界。阿联酋电影招待会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吸引多国使节参与,说明抗战精神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作为教育观察者,我认为:育人使命的本质是培养“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新一代,让他们在回望历史中坚定“脚踏实地”的信念。
三、担当:个人与社会共筑和平未来
担当,是抗战精神在行动中的升华。 纪念活动的阅兵方阵不仅展示武力,更传递责任——维护和平的担当。这体现在多个层面:个人担当要求我们“履职尽责”,要通过广泛宣传,倡导每个师生都以实际先去继承好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全心为公的精神;社会担当需要集体行为,个人只有真正融入集体并发挥作用,才能体现集体的力量,进而达到集中力量办实事的目标。另外,在观看活动时,我深受青年感言的启发:一位学生说,“长大方知少年纯,回首才懂师恩深”,这反映了担当的成长性——即从个人觉悟到社会责任的升华。
担当的路径,在于立足本职、面向全球。 纪念活动不是终点,而是担当的起点。关键方向如下:
在本职工作中担当:担当始于日常,简单说就是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和创新发展。
在和平建设中担当:国际化视野至关重要。阿布扎比电影招待会强调“各国共担维护和平的责任”,中国驻阿大使张益明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启示我们:担当需超越国界,以文化交流(如抗战主题图片展)促进全球理解。
在创新中担当:面对现代挑战,如高校及其二级学院的整合及学科专业调整,需以“顺势而为”“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及“踔厉奋发”的精神推动学校学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实现高质量稳步发展。总之,我的感想是:担当如“永动机”,要永远充满正能量——这就要求我们铭记“当下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每个人都要用实干守护稳定。
观看这场80周年纪念活动,我深感历史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照亮前行的火炬。“使命”教会我们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育人”指引我们将精神代代相传,“担当”则召唤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奋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不仅是国家的誓言,更是每个公民的行动纲领。让我们以众多先辈英雄的实践及其事迹为榜样,将激情转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动力;要以优秀青年学子的决心为镜,在新时代彰显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更以国际视野为桥,携手全球爱好和平的人,尤其是文化教育工作者,目标就是“捍卫多边主义”。
使命在肩,育人于行,担当于实——唯此,我们才能在历史的回响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学院党委书记 张波